常见水生动物(主要鱼类)生活习性和放生注意事项
一、黄鳝、螺蛳、田螺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宝髻如来、南无宝胜如来!
愿众生具足慈悲喜舍、和平安乐、吉祥圆满!
(本文内容主要从水生动物养殖知识而来,了解相关情况有助于放生!为避免繁琐,只列入常见品类,便于流通,欢迎编辑、转发、印刷流通!)
放生注意事项
1、一般而言,螺蛳、河蚌、花鲢、泥鳅能改善水质,我们既放了生,又为水中其它生命的改善了生活环境,一举两得,重点推荐!
2、牛蛙、巴西彩龟、福寿螺、塘角鱼(革胡子鲶)、罗非鱼(非洲鲫鱼)、大蜗牛等这些外来物种,已在我国一些地区造成生态问题,对本地物种威胁较大,虽不建议放生,但如果遇到此类物种,也应以种种善巧如念佛、持咒或喂食来源清净的甘露丸(调成甘露水较为方便)等令其受益!3、注意季节水温!冬天气温寒冷时(如:零度左右),此时放生鱼类,在携带的过程中,如果脱水(或水放得少)鱼类不容易死掉,黑鱼、泥鳅脱水携带更容易一些;但是在夏天天气炎热时(如:30度以上),不仅要有水、而且水中一定还要放上冰块降温,提高存活率。
例子:(1)南方,除冬天以外的季节,最好都要注意给鱼降温,提高生存率。特别是鲢鱼、草鱼、青鱼等不耐缺氧的鱼类。(2)鳝鱼也是不能够在冰水中生存的。(3)人工饲养的那种胖胖的黑色的鲇鱼(菜场里经常不放在水里),到了冬天放在水里会冻死的,但野生的那种(身体较家养的小,身体各部分比例上与家养的相比,头稍大一些)冬天在水里就不会死。(4)一般而言,晴天水中含氧量教高。4、重点推荐品类提示:黄鳝、螺蛳、河蚌、泥鳅、鲫鱼、鲢鱼(花鲢)、鲤鱼、鳙(白鲢、胖头鱼)、鳊鱼、青蛙、蟾蜍。
常见水生动物生活习性1、黄鳝(重点推荐品种,但要注意水温)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几乎都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沟渠、池沼、水库等静水水域中数量较多;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亦有。但深水和流水的水域,却少有黄鳝定居。喜栖于腐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或田堤,堤岩和水边乱石缝中孔隙内营居生活。洞穴深隧(洞长约为鱼体全长的2.45-3.65倍),结构较复杂(可分洞口、前洞、中间和后洞四部分),有的黄鳝洞穴有三个甚至多个洞口。黄鳝用头部穿泥土时,动作特别敏捷,瞬间即可钻进泥中。 黄鳝与其他鱼类相比,在历史进化上是较为突出的特殊鱼类之一。它的鳃已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下一点点痕迹,很早以前已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了。而口腔、喉腔、肠道内壁表皮粘膜充满了毛细血管,可作辅助呼吸器官。它经常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能直接吸取自然界的新鲜空气。故在水中含氧十分贫乏时也能生活。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的潮湿状,可不至死亡。(这对长途运输是十分有利的)
黄鳝在水中经常抬着头吞入空气,目的是把新鲜的空气贮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后再逐渐把口腔的氧气与吻道壁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所以,鳝鱼平时的喉头特别大,一旦闷闭在水中时,喉表皮也能在水中呼吸。
鳝鱼在水中,头部若不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的话,即使水中溶氧十分丰富,也会引起它窒息而死亡。一般雄鳝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的频率较高,雌鳝相对较低,小雌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因为,刚孵出的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鳍和鳍褶上面有许多毛细血管,卵黄囊上具有与水有很大接触面的血管网膜,这些血管网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呼吸器官。稚鳝的胸鳍和鳍褶不停地经常扇动,在水中进行着气体交换,而不必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随着稚鳝的个体增大,卵黄囊、鳍褶和胸鳍逐渐退化泊失,而后主要靠口腔和喉部呼吸。
黄鳝是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人工喂养黄鳝,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以及米饭、米糠、熟小麦、高梁、玉米、麸皮、各种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豆腐渣和瓜果等新鲜饲料来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切不可投喂。人工饲料黄鳝最好是将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颗粒的大小,可根据黄鳝的大小来定,一般以一口能吞进去为宜。黄鳝在摄食旺季,摄食量很大,日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7左右。在饲料缺乏时,大黄鳝也残食比它自身更小的小黄鳝。所以,放养时,需要选择大小规格一致的鳝种,切忌大小混放。(放生时注意,大小分开!)
黄鳝昼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动,一般静卧于洞内,温暖季节的夜间活动频繁,出穴觅食,摄食方式为口噬食及吞食,多以噬食为主,食物不经咀嚼咽下,遇大型食物时先咬住,并以旋转身体的办法,将捕食物一一咬断,然后吞食,摄食动作迅速,摄食后即以尾部迅速缩回原洞中。
性贪食,在夏季活动旺盛时,摄食量大,据报导,曾测定日食量约占体重的七分之一左右。
黄鳝比较耐饥饿,长期不吃食,不会死亡,但体重明显减轻。
2螺蛳(重点推荐品种)
螺蛳通常生活在稻田、湖泊、池塘、河沟等处,栖息环境要求冬暖夏凉、底土柔软,水中饵料生物丰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水温15℃以下和30℃以上时停止摄食活动,10℃以下时入土进入冬眠状态。生存能力极强,要求有底土或泥沙,一般天然水体都能满足。螺蛳可以取食水中的底栖生物和沉淀杂质,可以改善水质。据测算,螺蛳生长过程中可吃食比自己体重多几百倍的杂质。
3田螺(一般推荐)
我国田螺科分田螺和圆田螺两个属:田螺属,其螺层不膨胀,而具有螺旋色带,如长旋田螺;圆田螺属,贝壳表面光滑,螺层膨胀,有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两种。目前在我国华北、黄河平原、长江流域一带觉的是中华圆田螺。田螺可单养,也可与鲫鱼、泥鳅等混养;可在水稻田或休闲田中生存,也可在池塘或河沟中生存。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度,在15度以下或30度以上时停止摄食活动,10度以下开始入土冬眠,15度以上时开始繁殖,每只每次产小田螺约20~30个。田螺的雌雄在外壳上很难识别,主要根据触角识别,雄田螺的右触角呈一定程度的螺旋状弯曲(此触角兼作交接用),而雌田螺左右两触角形状完全相同。田螺疾病较少,成活率高,田螺对氧较敏感,含氧量低于3.5毫克/升时摄食不良,1.5毫克/升时开始死亡。
田螺食性很广,暂时喂养时,可投喂米糠、菜叶、鱼粉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文章编辑依据来源:阿依斯德之光放生: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oraclesdp.net/jyjg/217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