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野鲫与养殖鲫的不同

钓友们外出垂钓鲫鱼,到养殖塘与到自然水域相比,不论是钓位的选择,用饵、钓具的使用等等都会有所不同。一般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长环境不同,决定了鱼的习性不同。一般养殖塘的鱼都是人工饲养的,这样的鱼对人的警惕性很弱,不怕人。大多数鱼都有对投饵声音的条件反射习惯,甚至打窝声音越大鱼越往跟前凑的情况。

而野生鲫鱼则恰恰相反,对岸边异常情况的警惕性高,有生性胆小的、索饵谨慎的特点。垂钓时一般要保持安静,竿尖入水的幅度也要小,尽量避免惊动水下的鱼。

二是鲫鱼的个体大小明显不同。一般养殖塘的鱼个体比较大而且很均匀,半斤以上的鱼占大多数。而自然水域的野鲫鱼,半斤以上的就很少见到了,50克左右的是最多。野钓用调性适中的竿子,钓小鲫鱼有手感,碰到大的也能降低跑鱼断线几率。用战斗竿去野钓,就有些牛刀杀鸡的感觉了。野钓鲫鱼时,倒是特别要注意线的颜色和粗细了,越隐蔽越好。

三是打窝的方法不同。钓养殖鲫鱼时,一般窝子要打得重,打得多,目的是为多引鱼,而且引鱼的效果也非常好。而野钓打窝,就复杂多了。如果用在鱼坑钓鱼的方法打重窝,失败的几率要大于成功的机会。并不是水广鱼稀就要打重窝聚鱼,尤其是钓鲫鱼。手抛饵打窝更是使不得,本来底下有鱼,一团饵砸下去,鱼也给吓得没了踪影了;另外窝子打得过多也很容易把水下仅有的几条小鱼喂饱;第三重窝容易招来众多的小杂鱼,这野地里的杂鱼跟鱼坑的杂鱼虽然是一个品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能,动力极强,能把浮漂拉的像跳舞。

四是浮漂的使用也有所不同。养殖塘的鲫鱼,都是抛洒颗粒喂养长大的。这样的鱼,大都有在水下抬头去接饵的习惯,因为如果谁不接不抢的话,就被别的哥们抢食了。被逼无奈,它们只能改变原本在水下尾高头低拱食的习性。所以,钓这样的鱼,想钓得更快一些,就需要钓接口。鱼很快,用长尾短身短脚,翻身迅速下沉缓慢的浮漂较为合适。鱼稍慢,可用长尾短身长脚,重心更靠上的浮漂来施钓。虽然理论上讲钓半水以上,也就是打浮,会更快,但由于我们打重窝的饵料都是沉底的,所以,从实际坑钓情况来看,钓离底接口和钓底会更稳定一些。

而自然水域的野鲫鱼吃饵一般都保持其本性,规矩地多,但其吃饵动作幅度则比较大,这体现了它野性的一面。因此,野钓用漂要用粗大一些的,这样动作会变得稳定清晰。从漂相来说,坑里的鲫鱼基本上都是感情深一口闷,一口就吃死。而野生鲫鱼吃食则很谨慎,见到鱼饵要蹭饵、拱饵、探饵、涮饵,最后才是放心的吞食,真正吞食后,漂子动作的幅度会有明显的变化。相对坑钓,吃食的过程要长很多。夸张点说,有鱼过来咬钩时,点根烟、解个手都不耽误把它提上来。

五是所用鱼饵区别较大。钓养殖塘的鱼,一般用原塘饲料为基础,再配以其它如红虫、商品饵等开饵即可。而野钓鲫鱼用饵要复杂得多。对野生鲫鱼的喜食口味判断起来也比较难。每个季节都有明显不同。对鱼饵的状态要求也大不一样了。纯商品饵往往到不了底就化没了,而且野钓并不是雾化越好越招鱼。对于雾气腾腾的窝子,野生鲫鱼往往是不敢光顾的,反而会招来众多的小杂鱼,只见浮漂跳舞,不见鲫鱼上钩。不熟悉的味道、没见过的大场面,它怎么敢靠近。一般,野钓用饵的状态要偏硬偏粘为好。在很多时候,野钓传统钓法酒米下窝,蚯蚓作钓饵的钓手要比台钓商品饵的钓手钓得好,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渔乐汇"是钓鱼人的掌上秘书,







































白癜风中医医院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oraclesdp.net/jysl/2174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