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浓汤的制作工艺及营养分析

鲫鱼浓汤的制作工艺及营养分析

作为人类膳食中的重要食物之一,鱼肉不但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脂、营养丰富、滋美味鲜,而且也更容易被人类消化吸收。其中,淡水鱼中的鲫鱼就是营养最丰富的鱼类之一,它不但具有催乳的佳效,而且还可以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无论是产妇,还是中老年人或肥胖人士食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滋补养生功效。

此外,鲫鱼浓汤还是日常家庭中最为普遍的食物之一,为让大家充分了解鲫鱼浓汤的最佳制作效果,本文就水、鲫鱼质量、鲫鱼宰杀时间、鲫鱼的油脂种类和火候对鲫鱼浓汤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1.1.1材料:新鲜鲫鱼、豆油、菜油、猪油、花生油、色拉油

1.1.2仪器和试剂: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乙醚、硼酸、盐酸、氢氧化钠、溴甲酚氯一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硅藻土(均为分析纯)

仪器:蛋白质测定仪(KDN一4)、蛋白质消化炉(KDN一4)、消化管、酸式滴定管、恒温水浴锅(HH8)、烘箱(DGF30/7一IA)、索氏提取仪、标准炉灶、炒锅等。

1.2方法

1.2.1鲫鱼浓汤的制作

先将鲫鱼宰杀,清洗干净,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然后炒锅上火,烧热,加适量的规定品种的油脂,放少许葱段,略炸,鲫鱼入锅略煎,烹少许料酒,加定量的清水,用规定的火候,加热至鱼汤乳白浓稠。

1.2.2鲫鱼浓汤蛋白质的测定

取适量样液,加入浓硫酸于蛋白质消化炉中消化,冷却并定容,取一定量溶液进行蒸馏,硼酸溶液吸收,用标准硫酸铜溶液滴定,最后分别进行计算。

1.2.3鲫鱼浓汤脂肪的测定

取样(加入硅藻土),索氏提取仪抽提,经烘干、称重分别进行计算。

1.2.4鲫鱼浓汤的感官评价

选择具有实践经验的烹饪专业教师15人,对鱼汤的浓稠度、味感、肉质等进行感官评价。

2、结果与分析

2.1鱼和水不同质量比时鱼汤的感官评价

对宰杀后存放相同时间的鱼,其鱼:水质量比不同,并统一火候,其鱼汤的感官评价结果如下:

鱼和水质量比分别为1:3、1:4、1:5、1:6时,认为肉质较嫩的分别为11人、13人、11人、9人,肉质一般的分别为4人、2人、4人、6人;味感较鲜的分别为13人、12人、12人、9人,味感一般的分别为人2人、3人、3人、6人。

2.2鲫鱼宰杀后放置不同时间鱼汤的感官评价

鲫鱼宰杀后放置的时间不同,鱼水质量比为1:4,统一用大火、相等时间进行烹制,其鱼汤的感官评价结果如下:放置时间分别为6小时、4小时、2小时、现场宰杀,认为鱼汤浓稠度较浓的分别为15人、3人、3人、1人,浓稠度一般的分别为0人、12人、12人、4人;肉质较嫩的分别为13人、11人、11人、9人,肉质一般的分别为2人、4人、4人、6人;味感较鲜的分别为14人、5人、9人、9人,味感一般的分别为1人、10人、6人、6人。

2.3采用不同油脂加工时鱼汤的感官评价

对宰杀后放置相同时间(6小时)的鲫鱼,分别使用不同的油,鱼水质量比为1:4,统一用大火、相等时间进行烹制,其鱼汤的感官评价结果如下:分别使用豆油、菜油、猪油、花生油、色拉油时,认为鱼汤浓稠度较浓的分别为10人、6人、1人、6人、6人,浓稠度一般的分别为5人、9人、4人、9人、9人;肉质较嫩的分别为1人、9人、9人、1人、13人,肉质一般的分别为4人、6人、6人、4人、2人;味感较鲜的分别为10人、1人、1人、9人、5人,味感一般的分别为5人、4人、4人、6人、10人。

2.4不同火候情况下鱼汤的感官评价

对宰杀后放置相同时间(6小时)的鲫鱼,分别使用不同的火力加热,鱼水质量比为1:4,其鱼汤的感官评价结果如下:采用大火、中火、小火、先大后小火时,认为鱼汤浓稠度较浓的分别为15人、11人、3人、0人,浓稠度一般的分别为0人、4人、12人、15人;肉质较嫩的分别为14人、14人、15人、14人,肉质一般的分别为1人、1人、0人、1人;味感较鲜的分别为12人、14人、4人、3人,味感一般的分别为3人、1人、1人、12人。

2.5不同条件下鱼汤的营养成分分析

将不同条件下的鱼汤分别进行采样,进行蛋白质、脂肪的测定,结果见表1和表2。可见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影响均较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3.1宰杀后放置时间对鱼汤感官特点的影响

鱼体在宰杀后,机体组织的某些代谢活动仍能维持进行,因供氧停止,转变为无氧呼吸而产生乳酸,随着乳酸的积累酸度加大,一般pH可降至6.2一6.6。鱼类宰杀后有氧呼吸停止,ATP及磷酸肌酸含量逐渐下降,此时肌肉组织表现为柔软、松弛,富有弹性,但其中构成风味的成分还没有完全产生,鱼类在死亡持续时间约1一7小时,当肉类僵直达到最后时期,由于组织蛋白酶的催化作用,部分肌肉蛋白质水解产生水溶性的肤及氨基酸,使鲜味增加,由于肉的持水力较僵直期有所回升,从而使肉的嫩度提高,加之ATP的分解,产生的肌昔酸是构成肉香和鲜味的重要成分。本实验结果可看出,鱼体宰杀后放置6小时,无论是鱼汤的浓稠度、鱼肉的嫩度,还是鱼汤的鲜味都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3.2火候对鱼汤感官特点的影响

原料中的蛋白质遇热开始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变性速度加快,当温度升高至80℃以上时,一些保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氢键等次级键发生断裂,破坏了分子间肤链的特点排列,原来在分子内部的一些非极性基团暴露到分子的表面,因而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度,促进了蛋白质分子间或蛋白质与其他物质结合,而发生凝结、沉淀,变性的蛋白质持水性减弱,水分从食物中脱出,而蛋白质的持水性是决定肉质老嫩的重要因素。若用大火煮,肉表面蛋白质迅速凝固,从而保护了肌肉内容物不溶出,则肉味鲜,而汤味较差。当蛋白质受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食物发生严重脱水,质地会变得又老又绵。本实验可看出,当用中火烹制鱼汤时,无论是鱼汤的浓稠度、鱼肉的嫩度,还是鱼汤的鲜味都达到了较好效果。

3.3对蛋白质、脂肪的影响

鱼肉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蛋白质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则的的排列发生变化,在分子内部的一些极性基团暴露到分子的表面,而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凝固变性的蛋白质若在水中继续加热,将有一部分逐渐水解,生成蛋白胨、缩氨酸、肤等中间产物,这些多肤类物质进一步水解,最后分解成各种氨基酸。脂肪在受热的作用下,部分脂肪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脂肪酸和甘油。油脂水解的速度与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水解反应开始时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其水解速度缓慢,当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达到0.5%一1.0%。在鱼汤的烹制过程中加热的温度不是过高,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则各种不同条件下,鱼汤中的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均变化不大。

另鱼汤制作时,使用猪油作为乳化剂,是饭店传统的制作鲫鱼浓汤的方法。鱼汤的口感比较糯纯,鲜味很好,鱼肉的质感也不错,但猪油中含的主要是饱和脂肪酸,经常食用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等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故不建议经常使用。

本期编辑:胡小湜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oraclesdp.net/jyyz/2174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