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一年中第一个垂钓的“黄金季节”,常常是鱼护饱满,鱼获多多。但是,在这个时节里,有一些独特的、变化着的,不利于垂钓的因素,组成了“找鱼”、“调钓”、“大风”三道关口,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对待,去闯。如果在“三关”面前哪怕是只有其中的“一关”没闯过去,走了麦城,那就会将垂钓旺季变成淡季,鱼获寥寥,甚至“颗粒无收”,当“空军”。事实确实如此。
一、“找鱼关”
在5月垂钓,当我们知道这个水体中有不少鲫鱼可以下钩以后,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此时的鱼儿在哪里。也就是说,要找到自己下钩的钓点,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就钓不着鱼。在春季的早春、仲春、三个不同时段里,鱼儿活动、觅食地点是不同的。早春3月,水体中的各种微生物、各种昆虫等小生物纷纷跑到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此时的鱼儿也随之而到,我们的钓点肯定是在浅水区,特别是有水草的浅草滩。到了早春后期和仲春初期,水体中的各种微生物、各种昆虫等小生物需要产卵繁衍后代,为了卵的安全,它们纷纷到草缝、草洞里产卵,将卵粘附在水草的枝叶茎上。此时的鱼儿也跟踪而至,在草缝、草洞里活动、觅食,并开始产卵,生儿育女;到了5月,水体中的各种微生物、各种昆虫等小生物所产的卵大部分已经孵化,它们成团成堆地活动,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因此纷纷逃到草丛外侧半米到一米左右的明水区,此时的鱼儿也到这里寻食。
春季里鱼儿的这三场大转移是水体中小生物和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自然界中“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表现。因此,我们钓者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移我们的阵地,才能达到“旺季旺钓旺获鱼”的目的。
二、“调钓关”
5月,由于时令的关系,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我们在浮漂调钓上适应这种情况。这些特殊情况有:
其一,5月正是水体中各种微生物、昆虫等小生物迅速生长、发育阶段,它们在草丛外侧半米到一米的明水区活动时。由于水底杂物较多,它们就到离水底10~20厘米的水层活动,随之而来的鱼儿也就在此泳层觅食。
其二,经过冬春的沉淀,水体中的各种杂质都沉淀在水底,由于没有经过水流的冲刷,这些杂质都漂浮在水底,形成一层厚厚的稀泥。如果我们的饵钩重了,就会陷入其中。
其三,水底的各种暗草经过早春的萌芽、仲春的生长,到了正是疯长阶段,草尖、草叶和嫩枝都向上生长,漂浮在草丛上面,我们的饵钩也容易陷入草丛中,鱼儿发现不了,影响鱼获量。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三个。首先,在春季,特别是5月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一般在野钓时不要调平水。因为这样调钓,钓组的上牵力太小,下坠力太大,特别是在风天垂钓,为了稳定浮漂需要加重铅坠,钓组的下坠力就更大了。
我和不少爱好野钓的钓友一样,都认为调平水简单、明白、好操作,事实上调平水是不符合5月这个特殊时段的情况的。那么除了春季特别是5月以外,其他时间搞野钓调平水行不行?这得试着来,只要水底瓷实就可以。第二,要改用台钓漂。这种漂漂尾直径细、浮力小、配铅少,只有3克,整个钓组较轻,用这种漂一般不会陷入稀泥或草丛中。千万不要用漂尾直径4毫米的传统漂。这种漂配铅9克,太重。最后,不要将浮漂调钓得太钝。如果调钓得太钝,整个钓组的下坠力增大,所以在5月要适当调钓得灵一些、合理一些。比如调4钓2、调3钓1或调5钓3,给浮漂留出一定的上牵力。
三、“大风关”
5月,按二十四节气来说,已是立夏、小满的初夏时段了。在我们这里,气温、水温都相当高了,一般情况下最低气温在10℃~20℃之间,最高气温已达到20℃以上30℃以下。5月又是由冷变热、由春到夏转换的关键时段,气温特点是忽高忽低,变化剧烈。在这种较高气温的条件下,无疑会加剧空气的对流,所以5月风多而且大风多,因此我们必须闯“大风关”。
大家知道,风是分等级的,人们按照风力大小将风分为12个等级,我们这里的钓友,将12级风分成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1~3级,称“小风”。在刮小风时,有风比无风好,风大比风小好。因为小风天可以增加水的溶氧量,又将岸上鱼儿的各种食物刮入水中,给鱼儿带来“美餐佳肴”,有利于我们垂钓。第二种情况是将风力较大的4~5级风称为“较大风”,也说成是大风。第三种情况是6~7级的风。称“大风”。第四种情况是将8级以上的风称为“特大风”。因为我们这里是内陆地区,“特大风”十年八年碰不上一次,因此本文免其不谈。闯“大风关”只谈“较大风”和“大风”两种情况。
要想闯过大风关,必须闯过下面三个关口:
第一个关口,钓点。就是找下钩的地方。刮大风时鱼儿在哪儿?还仍在草丛外侧的明水区吗?非也。事实告诉我们,不同风力鱼儿会躲到不同的水域去。在刮4~5级较大风时,波浪滚滚,风声呼呼,水体的浅水区尤其是无草的明水区,上下对流加快,水体波动,鱼儿害怕都逃到水草比较多的密草丛中去。那里因为草多,挡风挡水,水体比较稳定。有人说,此时的鱼儿都跑到深水区躲起来了,这种说法值得怀疑,有一次我在南田村东大窑坑里垂钓,忽然刮起了4~5级的西南风,按照以上说法,我去钓深水区,钓了半天浮漂一动不动,后来我见密草丛中有鱼闹水,就把饵钩递过去。结果在密草丛中两个小时钓了3斤多鱼儿。
在刮6~7级大风时,风声鸣叫,白浪滔天,水体的大部分水域都晃动起来,鱼儿惊慌失措,都逃到水体中比较背风的地方,不管深浅、有草无草。有些水体的迎风面有大树、树林、或高大建筑物,由于它们能够挡风,因此水体中都有比较背风的地方。我们在这种地方下竿,就准有收获。
有一次我们到谈庄奶牛场的废旧鱼池垂钓,这个废鱼池北岸长百十米,高出水面近两米,紧靠北面有3米多的明水区,明水区南边是3~4米宽的草丛带。天气预报说北风2~3级,我们坐在北岸下垂钓,在草丛南边明水区外侧半米远处撒饵做窝。不到一个小时,突然风力加大,刮起6~7级大风,吹得浮漂上下跳舞,没法垂钓了,想回家又是强风,回不了家。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我抬头发现眼前3米宽的明水区水体平静,我就将钩饵投在明水区,一试水深只有40厘米。这能有鱼吗?正在我怀疑时,浮漂顿了一下又慢慢升起来,一提竿,一条大鲫鱼活蹦乱跳地被我拽出水面,想不到这么浅还有鱼。就在此处钓了不到两个小时,9条二三两重的大鲫鱼入护。这就说明只要有背风、水面平静之处,6~7级大风中也可以垂钓。
第二个关口,钓法。就是把找到的鱼儿钓上来。在刮4~5级较大风力时,因在密草丛中下竿,所以应该注意四个问题:一是逆风钓、顺风钓都可以,尽量不钓侧风。因侧风吹动风线,容易缠在草上,带来麻烦。二是应当钓半水而不是钓底浮,更不是钓底。因草丛的底部杂物太多,鱼儿没法活动,都在中层觅食,所以应该钓半水。三是应该长竿短线钓法,风线有1米或1米半就可以。短风线容易掌握,便于将饵钩准确抛到钓点,也易于饵钩在逗鱼、起鱼时垂直上下,避免挂草。四是不用打窝,走着逗钓,见缝插针。特别是那些密草丛中比较稀疏的地方,容易藏鱼,我们要多在这些地方下钩引逗。
在刮6~7级大风时,鱼儿逃到背风处水体相对稳定的地方以后,趴在底下不动,因此我们在钓法上也应注意四点:一是只能钓顺风,不能钓逆风,也不能钓侧风,因风力过大不好操作;二是既不钓半水也不钓底浮,而是尽量钓底,因背风处都在水边,一般水都浅;三仍然是长竿短线,走着逗钓;四是集中精力操作,防止大鲫鱼的突然袭击,刮大风时容易钓到大鲫鱼,如不注意大鲫鱼就会钻入草丛,断线跑鱼。
第三个关口,观漂。在大风中,浮漂在风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假信号,使我们真假难辨。在大风中,浮漂的假动作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波浪的推动下,浮漂左右摇摆,像是鱼儿吃食一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记住浮漂左右摇摆的幅度,如果浮漂超过了摇摆的幅度,还继续位移,这就是鱼儿所为,应该提竿得鱼。二是由于波浪的前推后涌,波峰到达时浮漂没入水中,像是鱼儿咬钩牵动浮漂下沉,波谷到时,浮漂应该恢复原状。如果浮漂没有恢复原状,就是鱼儿咬钩。三是在大风中,有时浮漂既没有左右晃动,又没有前后沉浮,而是有时慢慢一沉一沉的,像是鱼儿在吃钩。其实这是一种假信号,如果有鱼儿咬钩,浮漂一定是猛得一顿,有明显顿感,和风儿吹动浮漂一沉一沉的有明显区别。不管什么情况,凡是有顿感的浮漂语言都是鱼儿所为,这是在风中识漂的关键点。
鸣谢:中国钓鱼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oraclesdp.net/jyyz/218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