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微生物和发酵工艺不同,其物质组成成分也不同
微生物发酵能提高豆粕中蛋白质含量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将豆粕中的非蛋白氮及部分抗营养因子等物质分解利用,转化为营养价值高的自身菌体蛋白但由于不同发酵豆粕质量差异较大,其粗蛋白等常规营养组成也不相同从表l可以看出,不同发酵豆粕的粗蛋白、酸溶蛋白、水分和乳酸的含量差异较大,而钙、磷的差异较小
2发酵豆粕定义与生产工艺
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以及在动物中应用效果
3发酵豆粕营养组成
4.1降低抗营养因子
4发酵豆粕营养特性
仔猪因普通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高,易造成腹泻、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等因此,实际生产中发酵豆粕主要应用在仔猪日粮中,一般添加量在5%~10%才能较好发挥效果kim等(2010)在21日龄断鲫鱼怎么养殖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仔猪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8%,料重比不变feng等(2006)在3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26.5%的发酵豆粕,仔猪的日增重达0.4kg/d,比对照组提高8.3%,料重比下降5.56%俞晓辉等(2008) 在21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仔猪的日增重达到0.35kg/d,比对照组提高6%,料重比降低0.1%,腹泻率降低4%徐述亮等(2013)研究在乳猪教槽料中使用发酵豆粕对乳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发现,用4.3%发酵豆粕取代豆粕,7~21日龄仔猪生长性熊差异不显著(p>0.05);22~35日龄,饲喂发酵豆粕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料肉比极显著降低(p,腹泻率降低由于不同发酵豆粕的成分和使用方式不同,在猪上的使用量和效果也不同
5.2家禽
3.1常规营养成分
④迄今为止,发酵豆粕仍无国鲫鱼做法家标准,很多饲料企业仍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和设备
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将豆粕中目前已知的多种抗原进行降解,如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大豆球蛋白等(见表3)feng等(2006)使用米曲霉发酵豆粕,完全消除了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邝哲师等(2007)用多温相微生物发酵法对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降解表明,豆粕中棉籽糖的含量降低到0.52%,水苏糖含量也降低到0.6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经不同工艺处理得到的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清除率差异很大
由于发酵豆粕蛋白质消化率提高和抗营养因子降低,对禽生长和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般添加量在5%以上才能较好发挥效果张红芬等(2004)报道,肉鸡日粮中添加10%发酵豆粕可以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转化、增加免疫器官指数,鲫鱼种类降低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柯祥军等(2008)在肉仔鸡日粮中分别添加5%、10%和15%的发酵豆粕,结果表明:添加5%、10%和15%的发酵豆粕鸡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4.13%、14.55%和10.13%,日采食量分别提高6.24%、4.81%和3.88%,料重比分别降低7.03%、8.65%和5.95%许丽惠等(2013)在肉鸡的基础饲粮中分别用3%、6%和9%的发酵豆粕替代部分普通豆粕,与对照组相比,6%和9%的发酵豆粕组鸡的体重分别显著提高了3.87%和4.38%,料重比分别降低4.57%和5.71%,9%组成活率极显著提高了6.38%feng等(2007)在肉鸡饲料中用27%发酵豆粕等氮替代29%豆粕,发现对肉鸡消化酶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肠道绒毛的高度和宽度(p
进入21世纪后,随着饲料业的高速发展,鱼粉资源的不断枯竭,加上近年来国内外陆生养猪动物流行病害严重,使得动物蛋白源如肉骨粉、禽肉粉、血浆鲫鱼做法蛋白粉等的使用受到严重限制,国内一些研究机构、院校及生产厂家开始关注发酵豆粕的生产及应用研究2002年开始,国内有商业化的发酵豆粕产品面世,可产量较小2005年下半年,优质鱼粉、乳清粉价格大幅度飙升,给发酵豆粕产品带来空前的机遇,一些饲料生产厂商开始着手进行发酵豆粕的大规模生产目前在仔猪料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其它饲料中已逐步推广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以及用户认可度的提高,高质量发酵豆粕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但发酵豆粕的研究和应用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水产饲料主要蛋白原料是鱼粉,配以部分豆粕、菜粕及棉粕等研究发现,发酵豆粕在适当补充氨基酸的情况下可部分替代鱼粉,但不同水产养殖品种,可替代量差异较大侯鑫等(2009)报道,在杂交罗鲫鱼价格非鱼饲料中以6%发酵豆粕加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等氮替代5%鱼粉,连续投喂9周,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鱼粉组(p,但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影响emilio等(2006)用25%豆粕和28%发酵豆粕加蛋氨酸等氮替代42%鱼粉不会对大菱鲆产生负面作用,特定生长率、蛋白质转换率、饵料系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程秋根等(2008)在鲫鱼饲料中研究发酵豆粕替代豆粕,结果表明,鲫鱼饲料中用9%发酵豆粕替代9%豆粕,特定生长速度0.53%/d高于豆粕组,但用13%发酵豆粕替代13%豆粕后,特定生长速度下降;发酵豆粕对鱼体体成分、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发酵豆粕有:“勃乐”、“肽黄金”、“和实舒化肽”、“优肽100”、“乐能肽”、“普乐肽”、“优补健”等鲫鱼价格下面对这些发酵豆粕的的营养特性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要综述
6发酵豆粕前景与存在问题
③由于发酵豆粕企业众多,产品良莠不齐,存在原料掺假现象,用户很容易被不良厂家欺骗
发酵豆粕可通过本身所含有的有益微生物乳酸菌、酵母菌等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但需要用量较大才能发挥此效果闻爱友等(2009)报道,断奶仔猪料中添加20%的发酵豆粕,结肠大肠杆菌数降低10.3%,乳酸杆菌数提高5.8%许丽惠等(2013)报道,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9%的发酵豆粕替代部分豆粕,盲肠大肠杆菌数降低6.7%,乳酸杆菌数提高7.2%
②在发酵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对微生物的控制,将会使发酵豆粕成品中含有大量的杂菌,其中不乏有害菌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酵豆粕是经过现代生物鲫鱼饲料工程发酵技术,将大豆蛋白质降解为多肽、小肽和氨基酸,钝化抗营养因子活性,同时含益生菌、乳酸和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是幼龄动物较理想的蛋白质原料其生产工艺核心为发酵技术,以下为发酵豆粕生产流程:
4.3促进肠道菌群平衡
5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应用效果
(成都美溢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微生物发酵豆粕采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通过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泌的酶将豆粕中的部分蛋白进行降解
唐玲 尹佳 肖伟伟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资源缺乏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畜牧行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蛋白饲料资源缺口将达0.48亿t,占需求量的67%,能量饲料资源缺口将达0.08~0.42亿t,占需要量的2%~10%(姚琨,2011)目前,利用廉价的植物源蛋白来部分或者全部替代动鲫鱼做法物源蛋白,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李建等,2009)在众多的植物蛋白源中,豆粕由于蛋白质含量高、价格适宜、供应量充足而成为最好的选择但大豆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较大,存在着消化率和生物学效价不及动物源性蛋白的问题此外,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对动物有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了豆粕在动物上的应用价值(刘海燕,2012)因此,如何消除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和抗营养因子对动物生产的影响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微生物发酵处理豆粕成为研究开发热点之一
5.3水产
豆粕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的一些产物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使豆粕中的氨基酸含量增加,组成改善从表2知,不同质量的发酵豆粕氨基酸组成差异不大
质量好的发酵豆粕有芳香气味,适口性较好,鲫鱼养殖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水解产生的可溶性肽类和游离氨基酸能提高发酵产物的适口性(ouoba等,2003)omafuvbe等(2004)认为,混合发酵中非优势菌主要是起调节风味的作用吴晖等(2008)发现,豆粕在28~32℃下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具有醇香气味
5.1生猪
1? 前言
4.2增加芳香味
3.2氨基酸成分
①我国豆粕发酵大部分采用开放式固体发酵技术,这种技术对发酵的程度、时间、温度等控制难度大,很容易造成发酵豆粕发酵不彻底、不均匀、不稳定
发酵豆粕利用微生物在豆粕中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积累有用的菌体、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一方面,经微生物发酵的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降低;另一方面,其中含小分子肽、乳酸、消化酶和未知生长因子,营养价值优于豆粕
海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